怎么高效的训练田径跑步

admin

高效的训练田径跑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,包括正确的姿势、有针对性的训练、合理的呼吸、充足的力量训练以及适当的休息恢复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:

打下坚实的跑步基础

跑步新手首先要打下一定基础,为之后的真正训练奠定基石。打基础阶段,不能图快,把注意力放在积累跑步里程上,这种慢长跑会显著提高身体素质。为获得最佳效果,每次训练可以适当变换速度,但必须维持在有氧速度范围内。

最大程度利用速度训练

如果还没打好跑步基础,千万不要尝试速度训练,否则会造成受伤。第一次速度训练强度不要太大,之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,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适应。重复400米是公认的最好最简单的速度训练。具体来说,就是尽最大努力的90%反复跑400米。每两次中间休息60-90秒。刚开始时,可以尝试跑6次400米,每两次之间慢跑60-90秒来休息恢复。随着训练的深入,逐步增加重复次数至每次训练总量达5千米。

节奏跑

节奏跑是提高速度必做的一项重要训练。因为,它能让身体学会如何高效地代谢氧气,进而延缓肌肉疲劳感的产生。我们都知道,当腿部产生像灌了铅一样的感觉时,人就跑不动了。这是由于跑步产生的乳酸离子在体内迅速堆积造成了肌肉负载过重。节奏跑就能起到延迟乳酸在肌肉内堆积的作用,这样人就可以以更快速度跑更长时间了。跟速度训练一样,加大节奏跑难度也应该循序渐进。先以比有氧慢跑稍快的速度进行1英里(约1.6公里)重复跑,然后逐渐提高速度延长距离。

目标速度跑

要在1万米中表现好,必须将目标速度跑加入到训练当中。想在40分钟内完成1万米?那就先尝试在20分钟内跑5千米吧。如果跑不了的话,那就别那么大野心了。比赛刚开始时,跑得太快?那你很可能在到达终点前就耗尽体力。为避免过早消耗掉体力,你必须在平常训练中就不断测试,以确定适合自己的速度,并以此速度训练。比如,有些人觉得以节奏跑方式跑1万米较舒服,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1万米目标速度。

制定合理比赛计划

跑1万米,制定比赛计划很重要,以确保心里对目标成绩有个谱儿。比赛开始时速度太快只会造成后面慢下来。时刻记着目标时间,确保前5千米保持或略低于目标速度(可以利用GPS表来监测速度)。到比赛后半段时,做好心理准备。如果此时你还想保持目标速度,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。当疲劳来袭,心理就开始作祟。一个声音总在脑袋里回荡:“不保持目标速度也没关系”,“这次没跑好,还有下次”。不要屈服于这个声音,坚持下去,坚持你的目标速度。通常在最后500-1500米是最难受的时候,腿也越来越沉重。这个时候,更要给自己打气,拿出所有力气撑到最后。

正确的姿势

头部保持正直,肩部放松,手臂自然摆动,身体微微前倾,步伐适中,避免过度跨步或跳跃。

有针对性的训练

进行间歇跑、爬坡跑、冲刺跑等训练,逐步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爆发力。

合理呼吸

采用口鼻同时呼吸,有节奏地配合步伐,如三步一吸、两步一呼。

力量训练

加强腿部、臀部和核心肌群的力量,如深蹲、臀桥、平板支撑等。

休息恢复

保证充足睡眠,让肌肉得到修复和增长,避免连续高强度训练造成损伤。

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,可以有效地提高田径跑步的训练效果。建议在训练过程中,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调整训练强度和计划,并注意身体的反应,避免受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