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跑步过程中,正确的胯部动作对于提高跑步效率和减少受伤风险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正确移动胯部的建议:
前倾摆胯
前倾:身体站立,两脚间距约15厘米,直立,低头可见到鞋带位置。如果看不到鞋带,略微收下腰腹。此时,身体整体前倾15度左右,重心落在脚前掌前一点的位置。前倾的重力成为向前的自驱动力,脚会自然向后滑动,小腿折叠,节省主动做功约5%以上。
摆胯:因重心前移,提脚,小腿折叠,再落地时,腰臀顺势扭转,左右平行转动约15-20度,大腿侧出,形成送髋动作。这样可以利用腰臀部的力量,带动大腿和小腿向前迈步,减少脚承受的冲击。
送胯
跑步时,正确的腿部发力顺序是:胯关节 - 膝关节 - 踝关节。所谓的“送胯”是指骨盆绕支撑腿的髋关节进行同侧倾、同侧转动和后倾的联合运动,即“以胯为轴,核心发力,带动腿”。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胯部力量,提高跑步效率,并减少受伤风险。
胯部练习
静态动作:如低位起跑式、半鸽子式、青蛙趴等,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提升胯部的静态力量。
动态动作:如原地高抬腿、半蹲腿外展、相扑深蹲等,这些动作可以提升胯部的动态力量和灵活性。
髋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
灵活的髋关节是实现充分迈腿和获得足够步幅的关键。通过练习和训练,可以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,从而实现更好的“送胯”和“后蹬”效果。
建议
日常训练:在日常跑步训练中,注重前倾摆胯和送胯的动作练习,以增强胯部力量和灵活性。
姿势调整:注意保持身体前倾15度左右,脚前掌落地,利用腰臀部的力量带动大腿和小腿向前迈步。
避免过度用力:在跑步过程中,避免过度用力抬腿,以免增加受伤风险。通过胯部的自然摆动和转动,减少脚部的冲击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有效地改善跑步姿势,提高跑步效率,并减少受伤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