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步后的休息间隔运动选择,可以根据个人的恢复情况和训练目标来进行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游泳:
速度不快的20-30分钟游泳,能够放松肌肉,同时锻炼颈肩胸腰背等肌肉群,是一种很好的交叉训练方式。
拉伸和瑜伽:
瑜伽有很多种,可以选择避免下肢力量型的瑜伽姿势,很多拉伸动作和瑜伽类似,可以增加肌肉柔韧性和延展度。
核心力量训练:
核心主要指身体的躯干部位,包括腰、背、髋、腹、臀等,可以进行如平板支撑、仰卧起坐等动作来加强核心力量。
上肢力量训练:
在跑休的那天,可以对肩部、胸部、上肢进行必要的训练,比如俯卧撑、哑铃推肩等,以增强摆臂的稳定性。
轻量的下肢力量训练:
建议是徒手的自重训练,比如靠墙静蹲、踮脚、侧卧屈膝抬腿等,目的是增加腿部及脚踝肌肉的力量,组次不宜过多,2-3组为宜。
减量休息日:
仍保持基本运动量,但运动强度相当缓和,心率在60%左右的轻量运动,比如慢跑30~40分钟或散步回家,这最适合排在大量训练后的前一日与后一日。
全休日:
每周固定会有一日全休,通常在这一天因为不需要早起,能获得最完整的睡眠时间,有助于身体的全面恢复。
动态休息:
跑休日可以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骑自行车等,让平时跑步较少用到的肌肉群也活跃起来,促进血液循环。
间隔训练:
如果目标是提高心肺功能、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,可以尝试间歇训练,即在跑步中穿插高强度的爆发和低强度的恢复期。
综合以上建议,跑步后的休息间隔运动可以选择游泳、拉伸、瑜伽、核心力量训练、上肢力量训练、轻量下肢力量训练、减量休息日、全休日和动态休息等方式。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,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,以达到更好的恢复和训练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