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队跑步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日常有效耐力训练
新兵: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跑步训练,不追求速度,只要求完成训练量。这种训练有助于打实耐力基础。
已入伍人员:在基础训练量后,自行安排30分钟的跑步锻炼,运动心率建议保持在150次/分上下。这种基础训练每周最少进行3次,坚持1-2个月,耐力水平会显著提升。
3000米专项训练
配速跑:按照固定的配速进行跑步,避免开始跑得太猛导致后面落下太多。
间歇跑:间歇性的高速奔跑,如快跑-休息-快跑-休息,奔跑时的速度应达到最大心率。例如,200米、400米、800米。
其他训练方法
冲山坡:如新兵下连后,班长会提前一个小时带他们出操,先跑十公里,然后进行比赛冲山坡,取前三名。
夜训:一般一个五公里后进行其他体能训练,如冲圈等。
负重跑步:如饭后半个小时,继续负重20公斤跑5000米;5天一次中国式铁人三项,包括负重跑步2000米、游泳2000米、骑自行车2000米。
心理和身体调节
心理调适:新兵需要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,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,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心理调适,逐渐克服初期的挑战。
热身和拉伸:每次训练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,训练后也要进行全面的拉伸,以防止肌肉受伤。
注意事项
心率控制:进行间歇训练时,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70~180次,等心率回落到每分钟120~130次才能开始下一组训练。
逐步增加强度:初学者可以从较低的强度和较少的组数开始,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强度和组数。
身体反馈:官兵在训练中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馈,如感到异常疲劳、头晕或心悸,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。
通过这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严格的要求,部队跑步训练旨在提高士兵的耐力和速度,增强体能和意志力,以应对各种军事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