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练专业跑步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基础体能训练
耐力训练:发展一般耐力,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。主要采用长时间持续跑,心率控制在150次/分左右。根据项目不同,跑的距离也有所不同,如800米项目跑5-8公里,1500米、3000米项目跑8-15公里,5000米和10000米项目跑10-25公里。此外,还可以采用越野跑、场地跑和复杂地形的法特莱克跑。
速度耐力训练: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,逐步延长训练距离,提高跑步的经济性。采用耐乳酸能力的间歇训练法,如400米或600米×5组,间歇时间5分钟,培养接近专项段落的速度和耐乳酸感觉。
技术训练
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法:保持身体微微前倾,头部正直,眼睛平视前方,手臂自然摆动,步伐适中且落地轻盈。采用腹式呼吸法,按照“三步一吸,三步一呼”或“两步一吸,两步一呼”的节奏进行调整。
摆臂动作: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,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,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。摆臂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。
步幅与步频:保持合理适度的步幅与步频,160步/分到180步/分是比较合适的步频。过大的步幅易导致小腿前伸过远,过小的步频则降低跑步速度和效率。
训练计划
循序渐进:从每周2-3次的慢跑开始,逐渐增加跑步的频率和时长。在训练过程中,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跑步训练,如间歇跑和长距离慢跑。
保持连贯性:尽量保持规律性训练,隔天进行训练,避免连续多天不跑,以保持身体的习惯定型和减少疲劳。
不同训练内容的合理分配:在训练的不同阶段,有氧训练、无氧训练、速度训练和核心训练都很重要。对于业余跑友,训练前期主要进行有氧训练,后期可以逐渐增加无氧训练的比例。
力量和柔韧性训练
力量训练:通过深蹲、硬拉等复合运动增强下肢肌肉力量。专业的跑步教练建议,跑者在训练时应该包含力量训练、速度训练和柔韧性训练。
柔韧性训练:通过拉伸和瑜伽等方式增加腿部的柔韧性,预防运动损伤。
心理和装备
设定目标:建立明确的目标,如完成某个距离或比赛,有助于保持训练的动力和连贯性。
选择合适的装备:一双专业的跑鞋、透气的运动服装和其他必要的装备,可以提高跑步的舒适度和减少受伤风险。
恢复和休息
适当的拉伸:在跑步后进行适当的筋膜拉伸,防止肌肉拉伤。
充足的休息:保持规律的睡眠和休息,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体能的提升。
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系统训练,可以逐步提高跑步的专业水平,减少受伤风险,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