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步怎么有位移动作

admin

跑步时的位移动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垂直方向上的力

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:跑步时,身体在神经的控制下利用内力(肌肉的力量)做出蹬踏地面的动作。地面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,给人体一个向上加速度,使身体跳起。合力越大,跳起的高度越高。

髋部的角位移

跑步中髋部发生的是“角位移”而不是“线位移”,即髋关节的转动而不是整体的前后平移。这种轻微隐蔽的侧腰发力和自然送髋的动作,需要通过训练才能体会。主动送髋时,腰部会扭动,有助于提高跑步的效率。

手臂的摆动

在短跑中,手臂的摆动非常重要。双手摆动的次数应保持不低于双脚跨跑的次数,且手和脚不可以同步。手在摆动过程中要从垂直于身体两侧移动到胸下方,并与之相平衡,肘关节要弯曲。出发时先迈右脚,出左手,右手稍微向后倾斜一点,左脚不动,然后依次调换。这种手臂的协调摆动可以减轻身体的用力,提高跑步效率。

大步幅的跨跑

跑步时,应跨大步,这样可以减少步频,增加步幅,从而减少身体各关节的负担,提高跑步速度。

腰部的使用

跑步时腰部应保持一定的扭动,使用腰力而不是单纯依靠腿部力量。这样可以跑得更轻快,减少体力的消耗,并且有助于提高跑步成绩。

通过以上这些位移动作的协调和配合,可以提高跑步的效率,减少能量消耗,并增强运动表现。建议在日常训练中,重点练习这些动作,以形成肌肉记忆,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