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柳永《戚氏》译文和赏析
戚氏 柳永 北宋
晚秋微雨洒庭轩。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。
凄然远望江关飞云暗淡夕阳闲.
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.
晚秋点时令先写景前驿馆内之衰残景色。
凄然以下外登临所见远景.
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.
倦听则闻所闻有声有色渲染悲秋气.
中片时间紧承上片由傍晚入深夜.
夜永对景忆旧无名禄已红粉知。
欣悦悔意感情复杂.
下片继续狂放少年生活与前段衔接细密.
别来迅景如梭引写眼前实景。
前日之欢娱衬今日落寞情.
念利名憔悴长萦绊。
结尾以长夜不眠景语结束.
孤苦伶仃之滋味极为传神.
一调为柳永创,全词脉络清晰音律和谐韵位错落。
收尾悲恨幽怨交加声情并茂。
【注释】:
①江关:江河关山.
②宋玉:战国楚著名作家.
③悲感:指悲秋之感.
④向此:对此。
⑤迢递:遥远.
⑥陇水:陇山流水其声幽咽悲哀.
⑦蛩(qióng):蟋蟀别名.
⑧孤馆:孤栖驿馆.
⑨更阑:五更将近.
⑩绛(jiàng)河:银河.
【译文】:
晚秋点时令先写景前驿馆内之衰残景色。
凄然以下外登临所见远景。
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。
倦听则闻所闻有声有色渲染悲秋气.
中片时间紧承上片由傍晚入深夜。
夜永对景忆旧无名禄已红粉知。
欣悦悔意感情复杂.
下片继续狂放少年生活与前段衔接细密.
别来迅景如梭引写眼前实景。
前日之欢娱衬今日落寞情.
念利名憔悴长萦绊。
结尾以长夜不眠景语结束.
孤苦伶仃之滋味极为传神.
一调为柳永创,全词脉络清晰音律和谐韵位错落.
收尾悲恨幽怨交加声情并茂。
【赏析】:
这首《戚氏》词,是柳永自制的新调之一,共三片,长达212字,是宋词中仅次于南宋吴文英《莺啼序》(240字)的最长的慢字。从词中“宋玉悲感,向此临水与登山”来看,当写于湖北江陵,当时柳永外放荆南,已经年过五十,只做个相当于县令的小官,心情自然十分苦闷。这种情绪在这首词里得到充分的体现。全词共分三片:头片写景,写作者白天的所见所闻;第二片写情,写作者“更阑”的所见所感;第三片写意,写作者对往事的追忆,抒发自己的感慨。
上片开头描写微雨过后的薄暮景色。晚秋点时令,先写景前驿馆内之衰残景色。“凄然”以下写出外登临所见远景。“当时宋玉悲感,向此临水与登山”暗示出作者也正在临水与登山。
前后所写则是所见所闻。“倦听”以下写所闻,有声有色,渲染出悲秋之气氛。
中片时间上紧承上片,由傍晚而入深夜。先景后情。“夜永对景”转入忆旧,虽无名禄,却有红粉知已,尚可在欢乐中度日。欣悦中似有悔意,感情很复杂。
下片继续写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,与前片衔接细密,有陇断云连之妙。“别来迅景如梭”以下转写眼前实景,以往日之欢娱,衬今日之落寞。引出“念利名憔悴长萦绊”这一痛苦的根源,作者并未有明确的态度。
结尾又以长夜不眠的景语结束,写尽孤苦伶仃之滋味,极为传神。“戚氏”一调为柳永所创,全词以时间为线索,从傍晚、入夜,写到翌日破晓,脉络清晰。音律和谐,句法活泼,韵位错落有致。全词内容上悲恨幽怨交加,声情并茂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